教室里沙沙的筆尖劃過試卷,我悄悄抬頭望向第三排那個挺直的背影。每次考試后張貼的紅榜上,我和林遠的名字總像接力棒似的輪番占據(jù)榜首。這個與我較勁兩年的對手,卻成了照亮我求學路上最特別的星光。
記得初一時,林遠在數(shù)學競賽中以滿分摘冠。那天放學后,我留在空蕩蕩的教室重做錯題,夕陽把窗框的影子拉得老長。突然有人遞來包餅干,抬頭正撞見他澄澈的眼睛:"這題用三角函數(shù)更簡單。"從那天起,我們成了最熟悉的"敵人"。課間操場上并排慢跑時討論物理公式,月考后互相批改對方試卷,就連食堂排隊都要比誰先背完英語范文。
去年市作文大賽前夜,我對著"對手"的命題文思枯竭。手機突然震動,竟是林遠發(fā)來的歷史典故合集。月光透過紗窗灑在那些精心標注的段落上,我想起管仲與鮑叔牙的千古佳話,筆尖忽然有了溫度。當頒獎臺上我們同時舉起金獎證書時,相視而笑的瞬間讓我恍然:原來真正的對手,是會把自己的星光分一半照亮你的人。
現(xiàn)在的我依然會在課間偷瞄林遠刷題的進度,但更多了幾分從容。就像山間的兩棵青松,既要爭著觸碰云端,也要共享雨露陽光。那些較勁的日夜早已化作年輪里的金線,而那個讓我又敬又"恨"的身影,終將成為青春紀念冊里最溫暖的注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