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七點(diǎn)的陽光爬上玻璃窗,我捧著溫?zé)岬呐D炭Х日驹陉柵_(tái)上。樓下梧桐樹沙沙作響,街角面包店飄來黃油香氣。這是媽媽周末特制的法式早餐——酥脆的可頌要掰開蘸著咖啡吃,杯沿還粘著半圈奶沫。
法國人常說"咖啡是第三塊面包",他們的咖啡杯總像老朋友的茶杯那樣親切。意式濃縮像穿西裝的上班族,美式咖啡像抱籃球的高中生,而法式牛奶咖啡總讓人想起系著格紋圍裙的老奶奶。杯底沉淀的不僅是咖啡渣,還有流淌的時(shí)光。
左岸咖啡館的木質(zhì)窗框上爬著常春藤,穿條紋衫的樂手在角落拉著手風(fēng)琴。穿粗呢外套的老先生蘸著咖啡寫詩,穿紅裙子的姑娘用炭筆給鄰座畫像。服務(wù)員托著銀盤走來,瓷杯與碟子輕輕相碰,像塞納河上的游船碰觸石岸。
當(dāng)侍者送來綴著拉花的咖啡,整間屋子突然安靜下來。有人翻開書頁,有人攪動(dòng)銀匙,有人托著腮幫看云朵從屋頂游過。此刻沒有人急著趕路,所有心事都浸泡在咖啡香里,慢慢舒展開蜷縮的褶皺。
原來生活可以像泡咖啡那樣,等熱水慢慢滲透細(xì)密的咖啡粉,看褐色漣漪一圈圈蕩開。那些被我們匆匆咽下的時(shí)光,正藏在溫?zé)岬谋椎却K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