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電扇轉(zhuǎn)動的嗡嗡聲中,忽然漏進(jìn)幾聲蟬鳴。這聲音像串掉落的玻璃珠,蹦跳著穿過走廊,驚醒了趴在課桌上打盹的我。抬手擦去額角的汗珠時,忽然想起五年前在老槐樹下捉蟬的日子。
那時的夏天是浸在井水里的西瓜,是外婆蒲扇搖出的涼風(fēng)。正午的陽光把玉米葉曬得打卷,我和表哥穿著塑料涼鞋,拎著竹竿網(wǎng)兜往林子里鉆。表哥總說蟬蛻能入藥,可我們誰也沒見過收蟬蛻的藥販,倒是用面粉團(tuán)粘知了的本事練得爐火純青。
沾滿泥巴的手指捏住蟬翼時,能清晰感受到薄翅在掌心的震顫。那些被我們扣在搪瓷碗里的小俘虜,在碗底劃出細(xì)碎的爪痕,像用鉛筆在作業(yè)本上胡亂涂寫的草稿。傍晚回家路上,蟬鳴從四面八方涌來,織成一張金燦燦的網(wǎng),罩住了整個村莊。
去年暑假回老家,發(fā)現(xiàn)林子里新修了柏油路。表哥的網(wǎng)兜早換成了手機(jī),我們蹲在樹蔭下刷短視頻時,他突然指著屏幕說:"現(xiàn)在城里小孩都用3D打印做蟬模型了。"我望著水泥縫里努力攀爬的蟬,忽然覺得童年和它們薄脆的翅膀一樣,輕輕一碰就會碎成粉末。
窗外的蟬鳴忽然變調(diào),像斷了弦的舊吉他。我摸出抽屜里珍藏的蟬蛻,陽光下透明的外殼閃著細(xì)碎的光,仿佛封存著某個永不褪色的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