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薄霧還未散盡,我們已站在西湖邊。晨風(fēng)拂過臉頰,帶著水草的清甜。遠(yuǎn)處三座石塔若隱若現(xiàn),像三位穿著紗裙的仙子,在波光中輕輕搖曳——這就是語文課本里常提到的"三潭印月"?。?p/>
渡船推開翡翠般的湖水,我趴在船舷邊數(shù)著游過的小魚。船公叔叔說,這三座石塔是宋朝大文豪蘇軾留下的,每個塔身都有五個圓孔,中秋夜點(diǎn)起蠟燭,月光穿過小孔,能在湖面映出三十個月亮。我望著塔頂斑駁的青苔,突然覺得歷史書里的故事都活了過來。
小島像漂在水面的綠瑪瑙,石板路縫里鉆出茸茸的青苔。睡蓮們正在晨光里梳妝,粉色的花苞裹著露珠,像小姑娘攥著糖紙;半開的像是害羞地舉著團(tuán)扇,引得蜻蜓總想偷看;全開的花瓣平鋪水面,倒像給湖水別上了會發(fā)光的胸針。最驚喜的是轉(zhuǎn)角處的金蓮花,層層疊疊的金瓣像舞女的裙擺,在綠葉間轉(zhuǎn)著圈兒跳舞。
當(dāng)夕陽把塔影拉成長長的詩句,我們才依依不舍地離開。回望湖心,忽然懂得為什么古人都愛在這里寫詩作畫——原來石塔是蘸著湖水的毛筆,在天地間寫下千年不褪的墨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