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那條彎彎的小河,曾經(jīng)是我和小伙伴們的樂園。春天我們在淺灘撈蝌蚪,夏天光著腳丫踩水花,秋天撿拾飄落的紅葉當(dāng)小船,冬天在結(jié)冰的河面打滑溜。可自從村里養(yǎng)豬的人家越來越多,這條小河就慢慢變了模樣。
二十多戶人家沿著河岸建起豬圈,每天都有黑乎乎的臟水往河里淌。最讓我難過的是去年暑假回老家,還沒走到河邊就聞到刺鼻的臭味。原先清澈見底的河水變得像醬油湯,水面上漂著白花花的泡沫,岸邊堆積的豬糞被太陽曬得發(fā)硬,引來成群的綠頭蒼蠅。
河邊的老柳樹也遭了殃。原本長在岸邊的樹根被糞水泡爛,樹干歪歪扭扭地往河中間倒。今年雨季漲水時(shí),整棵柳樹轟然倒下,樹枝纏著塑料袋、破衣服堵住河道,把河堤沖開個(gè)大口子。爸爸說現(xiàn)在河里連泥鰍都活不下去,更別說從前那些銀閃閃的小魚了。
昨晚我又夢見了從前的小河。水草在清波里跳芭蕾,蜻蜓點(diǎn)著水面畫圈圈,岸邊野花開得像星星。真希望大人們能像收拾自家院子那樣愛護(hù)小河,讓嘩啦啦的流水聲重新在村里歡唱。老師說"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我們是不是也該給小河一個(gè)干凈的源頭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