蟬鳴陣陣的暑假,奶奶家院子里的荷花缸是我最愛待的地方。碧綠的荷葉像撐開的小傘,粉白的花苞羞答答地探出腦袋,清晨的露珠在荷葉上滾來滾去,像撒了滿缸的珍珠。
村里家家戶戶都種荷,但奶奶總能用碎磚圍出別致的造型。最熱鬧的是夏至那天,奶奶會搬出藤椅,給來賞花的老姐妹們泡茉莉花茶。我們幾個孩子趴在缸沿?cái)?shù)花瓣,阿毛總說粉荷花像小姑娘的裙擺,這時小胖準(zhǔn)會伸手潑水逗他,濺起的水珠驚得紅蜻蜓四散飛走。
沒想到八月初那場暴雨后,奶奶的荷花突然少了大半。我蹲在空蕩蕩的缸邊抹眼淚,卻聽見隔壁王嬸帶著哭腔說:"張奶奶,我實(shí)在沒臉見您..."原來她孫子高燒不退,老中醫(yī)說新鮮荷葉煮水能退熱。奶奶輕輕拍著王嬸發(fā)抖的手背:"花謝了還能再開,人病了可耽誤不得。"第二天,奶奶讓我把剩下的荷葉全送了過去。
那年荷花雖然開得零落,但每當(dāng)路過王嬸家飄著藥香的小院,我總會想起奶奶把最后幾支荷花插進(jìn)王嬸窗臺瓦罐的樣子。夕陽把她的銀發(fā)染成金色,她說:"荷花最懂人心,你瞧它們開得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