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我看見婆婆布滿老繭的手,總會想起她為我做過的點點滴滴。這雙手雖然粗糙,卻像冬天里的小太陽,始終溫暖著我的生活。
記得去年冬天特別冷,每周五放學(xué)時天都黑透了。公交站臺邊,總能看到婆婆裹著舊圍巾來回踱步的身影。路燈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長,車燈掃過時,我總能看見她凍得通紅的鼻尖。每次我剛下車,她就急急忙忙把熱乎乎的包子塞進我手里:"快捧著暖暖,回家路上要過兩個紅綠燈呢。"包子皮上還沾著面粉,就像她圍裙上總也拍不干凈的碎屑。
從前我總嫌她嘮叨。寫作業(yè)時她說"眼睛要和書本保持距離",看電視時她又念叨"廣告時間要做眼保健操"。有次我因為考砸了躲進房間,她卻端來剛蒸好的雞蛋羹,瓷碗邊沿還冒著熱氣:"咱們先吃飯,吃飽了才有力氣難過呀。"金黃的蛋羹上撒著碧綠的蔥花,就像她總能把灰撲撲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現(xiàn)在我學(xué)會搬著小板凳陪她剝毛豆,聽她講年輕時在裁縫鋪的故事。陽光透過紗窗照在她銀白的頭發(fā)上,那些細細的發(fā)絲像撒了金粉似的發(fā)亮。婆婆說做人要像縫衣服的線,看著軟和,骨子里要有韌勁。這話我記在了新買的筆記本第一頁,旁邊還畫了個歪歪扭扭的針線包。
昨天我在校門口看見個小女孩撲進奶奶懷里,老人從布袋里掏出用毛巾裹著的糖葫蘆。忽然想起婆婆總把削好的蘋果切成小兔子的形狀,插著牙簽端到我的書桌上。那些晶瑩的果肉在臺燈下泛著水光,就像藏在歲月里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