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779~843年),字浪(閬)仙,唐代詩人。漢族,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陽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自號“碣石山人”。據(jù)說在洛陽的時候后因當(dāng)時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賈島做詩發(fā)牢騷,被韓愈發(fā)現(xiàn)其才華。后受教于韓愈,并還俗參加科舉,但累舉不中第。唐文宗的時候被排擠,貶做長江主簿。唐武宗會昌年初由普州司倉參軍改任司戶,未任病逝
早年出家
賈島早年出家為僧,號無本。元和五年(810年)冬,至長安,見張籍。次年春,至長安,始謁韓愈,以詩深得賞識。后還俗,屢舉進(jìn)士不第。文宗時,因誹謗,貶長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蟬》詩“以刺公卿”(《唐詩紀(jì)事》)。開成五年(840年)遷普州司倉參軍。武宗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在普州去世。賈島詩在晚唐形成流派,影響頗大。唐代張為《詩人主客圖》列為“清奇雅正”升堂七人之一。清代李懷民《中晚唐詩人主客圖》則稱之為“清奇僻苦主”,并列其“入室”、“及門”弟子多人。晚唐李洞、五代孫晟等人十分尊崇賈島,甚至對他的畫像及詩集焚香禮拜,事之如神(《唐才子傳》、《郡齋讀書志》)。賈島著有《長江集》10卷,通行有《四部叢刊》影印明翻宋本。李嘉言《長江集新?!?,用《全唐詩》所收賈詩為底本,參校別本及有關(guān)總集、選集,附錄所撰《賈島年譜》、《賈島交友考》以及所輯賈島詩評等,較為完備。
賈島的家鄉(xiāng)范陽曾是安祿山的老巢,安史之亂平定后,這里又長期為藩鎮(zhèn)所據(jù),處于半隔絕狀態(tài)。賈島出生于平民家庭,門第寒微。所以他早年行事率不可考。傳說他30歲前曾數(shù)次應(yīng)舉,都不得志。失意之余,又迫于生計(jì),只好棲身佛門為僧,取法名無本。貧困的家庭景況,枯寂的禪房生活,養(yǎng)成他孤僻冷漠而內(nèi)向的性格,耽幽愛奇,淡于榮利,喜怒鮮形于色,世事頗少縈懷。但他仍酷愛吟詩,常常為構(gòu)思佳句而忘乎所以,“雖行坐寢食,苦吟不輟。”賈島也因此被視為唐代苦吟詩人的典型。
推敲由來
一天,賈島去長安成郊外,拜訪一個叫李凝的朋友。他沿著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這時,夜深人靜,月光皎潔,他的敲門聲驚醒了樹上的小鳥。不巧,這天李凝不在家,賈島就把一首詩留了下來:
《題李凝幽居》
閑居少鄰并, 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 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 移石動云根。
暫去還來此, 幽期不負(fù)言。
第二天,賈島騎著毛驢返回長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興寫成的那首小詩,覺得“鳥宿池邊樹, 僧推月下門”中的“推”字用得不夠妥帖,或許改用“敲”字更恰當(dāng)些。賈島騎著毛驢,一邊吟哦,一邊做著敲門、推門的動作,不知不覺進(jìn)了長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這個樣子,都感到十分好笑。這時,正在京城做官的韓愈,在儀仗隊(duì)的簇?fù)硐掠娑鴣?。行人、車輛都紛紛避讓,賈島騎在毛驢上,比比劃劃,竟然闖進(jìn)了儀仗隊(duì)中。
韓愈問賈島為什么亂闖。賈島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詩念給韓愈聽,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還是用“敲”好。韓愈聽了,很有興致地思索起來。過了一會兒,他對賈島說:“我看還是用‘敲’好,萬一門是關(guān)著的,推怎么能推開呢?再者去別人家,又是晚上,還是敲門有禮貌呀!而且一個‘敲’字,使夜靜更深之時,多了幾分聲響。靜中有動,豈不活潑?”賈島聽了連連點(diǎn)頭。他這回不但沒受處罰,還和韓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從此也就成為膾炙人口的常用詞,用來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時,反復(fù)琢磨,反復(fù)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是否中進(jìn)士
賈島是否唐突劉棲楚?是否中進(jìn)士?哪一年中進(jìn)士?也不可考,但他仕途坎坷卻是真的。賈島多次赴考,都名落孫山,有一次竟因“吟病蟬之句,以刺公卿”,不僅被黜落,而且還被扣上“舉場十惡”的帽子。更使他悲傷的是,他的好友孟郊于元和九年(814年)突發(fā)急病而死。至長慶四年(824年),韓愈又病逝。而此時之賈島卻依然是一介白衣。直到賈島垂老之年,賈島才出任長江縣主簿。開成五年(840年),賈島三年考滿,遷任普州(今四川安岳縣)司倉參軍。會昌三年(843年)七月二十八日(8月27日),賈島就染疾卒于任上。
賈島在長江主簿任上有何建樹,史書不載。唐人蘇絳在他的《賈司倉墓志銘》稱贊賈島“三年在任,卷不釋手”??磥?,賈島仕宦后,讀書吟詩的癖好依然不改。
刻苦寫詩
賈島寫詩,以刻苦認(rèn)真著稱。這在他自己的詩句中也有所反映。如他在《送無可上人》詩“獨(dú)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句下就自注:“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二句三年得”自然是夸張說法,但他吟詩常常煞費(fèi)苦心卻真有其事。
也正是由于他的刻苦努力,才得以彌補(bǔ)其天分之不足,使他終于在眾星璀璨的唐代詩壇贏得一席之地,并且留下許多佳作。如他的《憶江上吳處士》:“閩國揚(yáng)帆去,蟾蜍虧復(fù)圓。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此夜聚會夕,當(dāng)時雷雨寒。蘭橈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比姽菤忾_張,詩情宛轉(zhuǎn)。特別是“秋風(fēng)吹渭水,落葉滿長安”一聯(lián),對仗自然,妙語天成,灝氣流注,意境蒼涼,形象飽滿地傳達(dá)出詩人憶念朋友的一片深情,不愧是傳誦千古的名句。
又如他的《寄韓潮州愈》“此心曾與木蘭舟,直至天南潮水頭。隔嶺篇章來華岳,出關(guān)書信過瀧流。峰懸驛路殘?jiān)茢?,海浸城根老樹秋。一夕瘴煙風(fēng)卷盡,月明初上浪西樓”。寫盡賈島對韓愈的懸念和同情,并烘托出韓愈的光明磊落,境界宏闊,音節(jié)高朗,情韻悠長,足見賈島于平淡處見雋永的筆力。
再如他的《下第》詩:“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鄉(xiāng)!杏園啼百舌,誰醉在花傍?淚落故山遠(yuǎn),病來春草長。知音逢豈,孤棹負(fù)三湘?!背林氐厥銓懥俗约郝涞诤蟮耐纯嘈那?。賈島一生很不得志,孤貧潦倒,宦途極艱,所以,他的詩作也以描寫孤峭幽靜的境界為主。但有時也有慷慨激越之作,如他的《病鶻吟》:“俊鳥還投高處棲,騰身戛戛下云梯。有時透露凌空去,無事隨風(fēng)入草迷。迅疾月邊捎玉兔,遲回日里拂金雞。不緣毛羽遭零落,焉肯雄心向爾低!”依然是雄心不改,壯志難磨,仍幻想著有凌空搏擊的機(jī)會。他的思想中的這種激烈奮發(fā)的因素,還常常借助于舊將、老將的形象宣泄出來。如他的《代舊將》:“舊事說如夢,誰當(dāng)信老夫。戰(zhàn)場幾處在,部曲一人無。落日收病馬,晴天曬陣圖。猶希圣朝用,自鑷白髭須”。他的《代邊將》:“持戈簇邊日,戰(zhàn)罷浮云收。露草泣寒霽,夜泉鳴隴頭。三尺握中鐵,氣沖星斗牛。報(bào)國不拘貴,憤將平虜仇?!彼摹秳汀罚骸笆昴ヒ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彼摹斗昱f識》:“幾歲阻干戈,今朝勸酒歌。羨君無白發(fā),走馬過黃河。舊宅兵燒盡,新宮日奏多。妖星還有角,數(shù)尺鐵重磨”。這幾首詩無不是豪氣滿紙,風(fēng)骨凜凜。只可惜賈島有此壯志而無此機(jī)遇,致使他始終未能施展自己的才干,最后留下的只是他的詩作《長江集》。
賈島的詩作與他的苦吟精神,在唐末五代還是很有影響的。如晚唐的李洞,就“酷慕賈長江,遂銅寫島像,戴之巾中。常持?jǐn)?shù)珠念賈島佛,一日千遍。人有喜島者,洞必手錄島詩贈之,叮嚀再四曰:此無異佛經(jīng),歸焚香拜之”。又如南唐孫晟,也畫了賈島的像掛在壁上,朝夕禮拜。賈島生前雖然信佛,恐怕也不曾想到他身后竟有人因他的詩作而奉他為佛。倘若他在天有靈,也一定會為他死后“成佛”而心滿意足吧!
塵緣未絕
賈島是個半俗半僧的詩人。
他文場失意后,便去當(dāng)和尚,法號無本。無本者,即無根無蒂、空虛寂滅之謂也。看來他要一輩子念佛了。但后來與韓愈相識,執(zhí)弟子之禮。在韓愈的勸說下,還俗應(yīng)舉,中了進(jìn)士。為僧難免思俗,入俗難棄禪心?!鞍l(fā)狂吟如哭,愁來坐似禪。”(姚合《寄賈島》)俗味很濃,僧味也不淡。他正是在這雙重性中度過自己的一生。
賈島因帶著一肚皮牢騷出家,所以雖身在佛門,卻未能忘卻塵世的煩惱。他在洛陽為僧時,當(dāng)局規(guī)定午后不得出寺。若換個出家人,不許出就不出。佛國無邊,何處不可修心養(yǎng)性?然而他卻覺得自由受縛,不能忍受。于是嘆道:“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彼麨槿朔浅?zhí)著,一旦向前,就不易回頭。無論是為僧,還是還俗,都富有挑戰(zhàn)性。
他是苦吟詩人,行坐寢食,都不忘作詩,常走火入魔,惹出麻煩。據(jù)說曾出了兩次交通事故。一次是騎驢過街,沒注意行人。當(dāng)時秋風(fēng)蕭瑟,黃葉飄零,便信口吟出“落葉滿長安”之句。尋思上聯(lián),忽以“秋風(fēng)吹渭水”作對,喜不自勝,結(jié)果撞上“市長”大人車馬,被拘一夕。一次是去訪問李凝幽居,于驢背上得“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之句。其中“敲”字又欲作“推”字,一時未定。神思恍惚,結(jié)果又撞上韓愈的車馬。傳說雖不完全可信,但他那份癡迷,則是有根有據(jù)的。他時刻想推銷自己?!笆昴ヒ粍Γ形丛?。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劍客》)氣沖斗牛,一副俠膽。其實(shí)他骨瘦如柴,氣短力微,只不過借鑒喻己,想人賞識罷了。唐代的舉子要想在科場上顯露頭角,往往要疏通關(guān)節(jié),尋找堅(jiān)強(qiáng)的靠山。而他出身微賤,朝中無親故,缺乏外援,所以他恨這個社會的不公。他認(rèn)為自己沒有出路,是因受到公卿的壓抑所致。他從裴度庭院經(jīng)過,吟道:“破卻千家作一池,不栽桃李種薔薇。薔薇花落秋風(fēng)起,荊棘滿庭君始知?!保ā额}興化園亭》)裴度平定叛亂有功,封晉國公。他聚斂甚多,長安有高第。賈島一見,火從內(nèi)發(fā),故作詩嘲之。他蔑視權(quán)貴,不把他們放在眼里。及第后,他寓居法乾無可精舍。一日宣宗微服出游,行至寺中,聞人吟詩,便循聲登樓,見案上詩卷,便取來瀏覽。賈島在后面,一手奪走。他不認(rèn)識宣宗,便瞪眼嚷道:“郎君鮮食美服,哪懂這個?”事后十分緊張,伏闕待罪。朝廷給他一個長江縣主簿的小官,將他貶出長安。唐代有兩位詩人的作品,涉及此事。安奇詩云:“騎驢沖大尹,奪卷忤宣宗?!崩羁斯г娫疲骸靶谥喨殚e事,韓愈知來已振名?!?/p>
賈島有個堂弟叫無可,也是詩人。當(dāng)時兩人一道出家。賈島耐不住寂寞,殺了回馬槍;而無可仍在合掌向佛。賈島還俗時曾有約,將來仍出家,可一落塵網(wǎng)便被裹住。無可寫詩提醒他,不要忘約。賈島說,我怎么能忘啊?“名山思遍往,早晚到嵩丘?!保ā都臒o可上人》)“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保ā端蜔o可上人》)他對佛門的清靜,仍懷向往之情。但說是說,行動是行動,這兩者充滿矛盾。
賈島一生,為詩藝灑盡心血?!岸淙甑茫灰麟p淚流”,錘煉出許多精品。韓愈贈詩云:“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fēng)云得暫閑。天恐文章渾斷絕,故生賈島著人間?!辟Z島與孟郊齊名,影響深遠(yuǎn)。但他的一生,貧困潦倒,官微職小,祿不養(yǎng)身。死之日,家無一錢,只有一頭病驢和一張古琴,教人為之一嘆:他是否感到此生值得,含笑而去,或是后悔還俗,不如誦經(jīng)?這就不得而知了。
敢說宣宗不懂詩
有一首雖很著名但據(jù)說是大文豪韓愈的詩,①是寫贈并贊揚(yáng)詩人賈島的。這首題為《贈賈島》的詩說:
孟郊死葬北邙山,日月風(fēng)云頓覺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再生賈島在人間!
不難看出,寫這詩的人對賈島真可謂推崇備至了。就算它不是韓公寫的,但人們對賈島詩作的崇拜,卻是一個客觀事實(shí);即便不說同時代人對他的推重,就是后來詩人也很少有不癡迷于他的。
這里我們姑且不說距離賈島時代遠(yuǎn)一些的,比如南宋“永嘉四靈”熱切愛好他的作品,就是在晚唐時期,喜愛賈島作品的也大有人在。詩人李洞甚至還鑄了一個賈島銅像放在自己頭戴的方巾中,手持念珠,一天口念“賈島佛”不下一千遍。如果碰到了也愛好賈島詩篇的,李洞遂手抄賈詩贈給對方。無獨(dú)有偶,在南唐,做上了大官的詩人孫晟當(dāng)年也在自己的屋壁畫上賈島的像,經(jīng)常整天對之恭奉不休。僅舉這兩個例子,我們便可以大略知道賈島的詩作成就以及其人被人們所愛好的情況之一斑了。
范陽人賈島,字浪仙,②由于接二連三地考不上進(jìn)士,他一氣之下就去當(dāng)了和尚。后來碰上大文豪韓愈,并幸運(yùn)地得到了韓的賞識,他這才還了俗又去應(yīng)舉。只是此后他仍然經(jīng)過幾次磨難,最終才算是如愿以償。
那個著名的“推敲”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賈島,我們放在其他篇章再進(jìn)行詳細(xì)述說③外,即便他送和尚同道無可的詩作也無不如此,他這首五律詩這樣寫道:
圭峰霽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離寺,蛩鳴暫別親。
獨(dú)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
終有煙霞約,天臺作近鄰。
然而,他居然在該詩頸聯(lián)“獨(dú)行潭底影,數(shù)息樹邊身”的底下,又夾注了一首五絕詩來表明他的苦心追求:
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
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秋!
這既可看出他對自己作品的自我欣賞,同時也可見出他對詩歌執(zhí)著乃至癡迷的情愫了。他甚至還在每年除夕,把一年當(dāng)中自己所寫的詩作拿出來,恭恭敬敬地?cái)[放在幾案上,焚香點(diǎn)燭后對之納頭便拜。然后,賈島起來把酒酹在了地上,還喃喃祝禱著:“這可是我一年來苦心經(jīng)營的心愛東西??!”
事實(shí)上,賈島對寫詩不但毫不倦怠,而且對于他自己所寫的詩歌也是愛惜有加的;為此,他無意中還得罪了皇帝呢。
一天,他同幾位詩友約好到當(dāng)年居住過的青龍寺游玩。但左等右等就是不見他們到來,賈島便把隨身攜帶的詩稿拿出來,一邊自我欣賞,一邊自行作進(jìn)一步的推敲、修改。
夜色已經(jīng)毫不猶豫地漫了上來,但詩友們?nèi)赃€沒有到達(dá),賈島估計(jì)他們大約是不會來了。于是他和衣臥在幾案上假寐,但很快便睡眼朦朧了。一覺醒來,賈島卻發(fā)現(xiàn)一個陌生人從他的衫袖底下抽走了詩稿在看——那可是我的心血呀!賈島心里這樣一想,便“呼”的一聲站了起來,毫不遲疑地從那人手里一把拽了過來,然后憤憤然說道:“看你穿得衣服這樣鮮亮,長得又是如此肥頭大耳的,就不是一塊懂詩的料!”那人即便想要搶奪詩稿也來不及了,于是不再說什么,冷冷地看了賈島一眼,顧自下樓去了。
事實(shí)上,這被賈島譏嘲著的陌生人,可是當(dāng)朝宣宗皇帝李忱呵!宣宗素有微服出行的習(xí)慣,這會兒適值他改換朝服,出來游覽,來到該樓下時,忽然聽到有人在吟詩,就登樓上去。而此時的賈島卻因勞累過度而睡著了,于是便出現(xiàn)了上文這一幕。
事后賈島聽人說起那陌生人就是當(dāng)今皇上時,他嚇得兩腿顫栗不止,便趕忙跑到宮中去叩頭謝罪。據(jù)說他后來被貶謫到長江擔(dān)任主簿一職,就跟這事兒有著絕大的關(guān)系;但賈島卻因此又多了一個文學(xué)史上的雅稱:賈長江。
后來有許多詩人為他鳴不平,如唐人安程锜在一首詩里就有句說賈島“奪卷忤宣宗”;④對此,李克恭也有詩句稱“宣宗謫去為閑事”了。然而,賈島這膽敢說宣宗皇帝不懂詩的代價(jià),卻委實(shí)是不低的;這可真是令人浩嘆不置的事兒啊!
阿袁按:①此詩不見于韓文公詩文集,但見諸《唐才子傳》。蘇軾就曾以為此系“世俗無知者所托”,而《唐詩紀(jì)事》則持模棱兩可態(tài)度;又,“渾”一作“中”。②浪仙,一作“閬仙”。③具見本書《非關(guān)和尚獨(dú)推敲》。④忤,一作“誤”,似不確;此據(jù)《唐詩紀(jì)事》汲古閣本。安程锜,《中國文學(xué)家大辭典》作“程锜”,當(dāng)為不確。
編者按:以上文字全出于阿袁(即陳忠遠(yuǎn))《唐詩故事.敢說宣宗不懂詩——賈島跟皇帝爭奪詩稿被貶官》